■ 項目概況
⒈發展定位
江門“珠西智谷”發展定位為珠江 - 西江區域的創智創新基地、江門的中小微科研企業孵化基地、中心城區綜合服務組團。
⒉城市設計目標
江門“珠西智谷”城市設計目標為在城市“動態演進、有機更新”的過程中,通過城市與自然的融合,創造一種適宜步行、功能混合、交流方便的緊湊空間形態,成為江門向宜居、低碳發展模式演進的示范區。
⒊功能構成
江門“珠西智谷”屬于城市舊工業改造地區,規劃以小地塊漸進式改造為主,功能項目的布局以現狀權屬為基礎,倡導多元混合的布局模式。江門大道以東,以小微企業的相關創智功能為主,包括小微企業孵化、產品設計研發、金融服務、培訓和 SOHO 公寓等;江門大道以西,作為高校研發基地,包括教育裝備研發基地、智能機器人研發基地、生命科技研發基地等功能;圍繞城際軌道站點,形成江門市面向粵西地區的總部企業分支基地。
■ 創新與特色
⒈適于步行的小街廓 - 網狀路網體系構建
通過地塊的更新改造,在尊重現狀用地權屬的基礎上,細化城市支路網系統,并預留控制街廓內的步行通道,大幅提高道路交叉口密度、路網密度,縮減交叉口間距和街廓規模。通過支路網系統的細化和地塊的細分,將現狀的“枝狀”路網轉變為適于城市中心區的小尺度密方格網式,提升“珠西智谷”的可步行性和街道活力,將現狀封閉的舊工業園區轉變為開放的街區式城市空間。
⒉小地塊、漸進式的改造模式
江門市“珠西智谷”范圍內現狀用地權屬復雜,已開發區域約 80% 的地塊屬于私人業主,在未來改造更新過程中,宜采用小地塊、漸進式的改造模式。針對各權屬地塊的不同情況,規劃引入“適改性”評價方法,對各地塊的權屬類型、建筑質量、開發強度、改造意愿、污染狀況、交通條件、地價分布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各地塊的改造難易程度。規劃提出采用小地塊、漸進式的改造方式分區域、分階段推進“珠西智谷”舊工業園區改造更新。
⒊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融合的開敞空間
“珠西智谷”所在的舊工業區在早期建設開發中,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場地進行平整,忽視自然的地形地貌,原始的生態過程被破壞。規劃提出結合景觀都市主義理論強調設計生態的方法,用“人工自然”改造智谷范圍內完全人工化的環境,用連續的綠道網絡串聯了天沙河、鳳山公園、席帽山森林公園、大推車公園,構建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融合的開敞空間。
⒋基于創智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特征,包括經營成本、交通區位、用地規模、環境品質、基礎設施、配套服務等,分析創智產業在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不同階段的培育關鍵因素,并提出空間引導的規劃策略
起步期重點考慮經營成本,規劃優先利用現狀舊廠房進行改造,滿足小微企業辦公需求;成長期重點考慮用地規模、基礎設施配套,規劃提供環境較優的獨立地段布局成長階段的企業,形成創智社區空間;成熟期重點考慮配套服務、環境品質,規劃完善各項軟環境設施,滿足成熟期總部和科技金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