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背景下的丹霞山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
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原真性、完整性,加強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的賀信中寫到,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是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
詳細規劃掃一掃,關注我們
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原真性、完整性,加強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的賀信中寫到,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是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
詳細規劃全省村莊整治規劃的專業技術規范,通過對國內外新農村建設先進經驗的借鑒以及我省村莊整治規劃實踐的總結,明確了村莊整治規劃的編制原則、確定了規劃編制的重點內容。
村莊整治 指引在系統全面地對綠道進行了定義定性,實屬全國首創,并針對珠三角各地的區域特色給予一定的發揮空間,不刻板規定,即實現區域綠道(省立)規劃設計的百花齊放,又對核心技術要點進行統一規定,從而保障區域綠道(省立)生態功能、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的實現。
綠道 規劃“中山站”片區應該成為中山市東部門戶地區,以快速軌道交通為依托的陸上交通樞紐。主要特色有:關注開發模式研究、強調控制指標確定的科學性;延續生態機理與高強度開發的有機結合;從站點交通集散的需求構建片區交通系統。
中山 城市設計2015 年 04 月,住房城鄉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城鄉規劃建設體制改革試點省建設合作協議》,明確了共同建設廣東城鄉規劃建設體制改革試點省的合作目標。根據《合作協議》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開展了《廣東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新模式研究》。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工作部署,滿足全省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迫切愿望,全面統籌安排廣東省“十三五”期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項工作,按照“抬頭做規劃、開門做規劃、赤腳做規劃”的思路,編制《廣東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十三五”規劃》。
2014 年 8 月,發改、國土、住建、環保四部委聯合開展了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工作。四會市成為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廣東省唯一的縣級市試點。“三個一”的成果內容如下:
針對粵東西北發展基礎薄弱、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偏低、財政支出壓力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珠三角地區仍存在較大差距的現實問題,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議首次提出支持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推動廣東省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托我院組織制定《廣東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五年行動計劃》。
規劃以分析全國風景名勝區發展水平情況和我省風景名勝區現狀問題為切入點,確定風景名勝區體系發展目標。以此為出發點,結合相關規范要求確定篩選標準,整理分析廣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特征,以生態保護為核心,弘揚廣東自然和文化特色,統籌整合省域風景名勝資源,選取新增風景名勝區,最終確定全省風景名勝區共 74 處,其中新增風景名勝區 48 處,分布上實現風景名勝區相對均衡布局。
項目形成《廣東省法定城鄉規劃成果報批(備案)規范》(包含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廣東省法定城鄉規劃成果數據標準》(包含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廣東省法定城鄉規劃要素分類代碼與符號樣式標準》等7 個標準文件;對城鄉法定規劃的成果報批、報備、信息化入庫等過程的標準進行詳細規定,順應城市規劃信息化的歷史浪潮,響應國家“一張藍圖干到底”;滿足“廣東智慧規劃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需求,為推動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和部省市聯動提供數據化支撐。
法定成果 報批 規范 標準江門“珠西智谷”屬于城市舊工業改造地區,規劃以小地塊漸進式改造為主,功能項目的布局以現狀權屬為基礎,倡導多元混合的布局模式。江門大道以東,以小微企業的相關創智功能為主,包括小微企業孵化、產品設計研發、金融服務、培訓和 SOHO 公寓等;江門大道以西,作為高校研發基地,包括教育裝備研發基地、智能機器人研發基地、生命科技研發基地等功能;圍繞城際軌道站點,形成江門市面向粵西地區的總部企業分支基地。
2016 年 7 月,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m 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 FAST)的主體工程在貴州省平塘縣順利完工,并于 9 月 25 日宣告落成啟用。“世界第一、中國唯一”的 FAST 對于黔南州及貴州省的經濟、科技、民生、旅游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系統地發揮 FAST 對地方發展的帶動作用,2016 年 8 月,黔南州城鄉規劃局組織開展了天文小鎮系列規劃設計競賽,我院成為中標單位。